2013年4月8日星期一

回到小学的母校

曾经排排坐的礼堂,曾经五班,现在只剩两班而已。怎么相隔18年,学生少的那么可怜?

但愿哪天我有后代,能送他们回来这里读书。



还记得曾在舞台上的表演;
还记得那食堂的食物位子;
还记得排队去拔牙的场景;
还记得木椅拖拉地板的声音;
还记得在羽球场玩乐的情景;
还记得排队使用公共电话;
还记得生活技能的买卖交易;
还记得跑在石头上害怕跌到的地方;
还记得当年教导的老师;
还记得代课老师在关门窗和关灯时刻讲鬼故事;
还记得投票选模范生;
还记得同学们练习演讲故事;
还记得不交功课被打的藤条;
还记得同学说厕所鬼故事的吓人;
还记得把花园的花蜜吸来吃;
还记得在班里朗诵的学习;
还记得做组长帮忙老师去办公室拿课业。



科技进化,很多想当年记得东西,现代学生也进化了。他们都有手机号码,他们都有社交网站,我们不能强行阻止,只能善用与他们同在。他们童年玩乐东西与我们不同,而当中受到的学业压力也增加。放学后不止要上学校的补习,还要送孩子去而外多数是全科补习,还要送他们去学手艺。。父母也演变成多去处的司机。

是否花费那些一笔费用,他们成绩有你们理想的?如果不,是否应该考虑提供孩子更轻松的学习方法?是否有去深入了解孩子的课业题目强和弱才做辅导,复习?到底真的了解孩子的问题;家长的问题;老师的问题和学校的问题?要继续还是改变就看家长的决定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