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3月27日星期三
回到中学的母校
相隔接近十三年,再踏入中学的母校之地。
会记得这学校的一切有什么?食堂里的 nasi lemak?一直站在厕所旁吃早餐?偷带小说在课堂里阅读?选择老师认真听课?看着同学的玩了?期待老师一直有突发的会议?喜欢每个星期五的延迟和提早上课时间?享受没有小学的笨重书包?回忆养电子宠物时刻?
小学时的无知,认真和害怕老师,会很努力读书,跟同学一直电话的讨论功课。
来到中学怎么那么的享受?有那么的享受就有那么享受的成绩?成绩不好,没关系可以选择去补习,为什么要在一笔的花费后才会认真的学习?真的忽略了读书的重要。读书,不必那么认真,去认识同学就行了,这是当时的想法。
其实就是为自己找借口吧?为什么对喜欢的科目就会那么上心?为什么要对自己放弃先?为什么会那么不认真?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。当时会去书店买很多课题的参考书自己做笔记,为什么一些不明白的课题没去向老师探索更详细?练习本一直努力的复习,但就是要一直买很多,都把桌子堆满了书本。而脑袋吸收的,就看刚好的做好练习就完毕。课题的重点一直在那里的死背而不会领悟。那时还会羡慕那些成绩超好的同学,但又会想要参与比较好玩的同学。是的,年轻时段会逗留多久在这里?
直到要选择出学后再要选择什么课系来继续,当时才会紧张那未来。为什么当初没好好珍惜?
今天,因为教育,再次踏入学校。老师很高兴我们的到来,老师的心意,我们是明白,但现在的学生能体会的又有几个?
时代不同了,好玩的学生还是有,但他们手上拿的科技的进化,讨论的是什么样的游戏都比我那年代多很多。因为能轻松接触科技和通讯的合体,他们的思维也比我们多了。如果单靠以前那沉闷的学习方法,会让学生更没趣。一些学校已经进化使用电脑来学习和教学,就连小学五年纪的国语课本都探讨电脑的重要性,而小学的同学也要学习使用基本电脑的程式。但现在聪明的一代,不必多教,他们就会自己研究得到。
读书,不止是读书了。还要看色彩的图案;要一些动画;要一些影片。
做练习不止是要快速知道答案同时,还要以玩游戏有挑战性的过关,还要知道他们用多久时间完成。
成绩报告册也不是等候一年的四次,就算收到了要追回那科目有点挑战。家长喜欢的是无数刻的知道进度。因更容易知道孩子的那种脆弱的科目的课题来为他们提升。当中还能知道他们在全国性的进度是否符合。
当然,不是因为要监督他们的成绩而已。家长也要为孩子扮演互动的角色。孩子要的不是一直被家长问:“功课做完了吗?"他们也要一些激励性的赞美。虽然有时候成绩虽然不能如家长所愿,但学生的一小点慢慢的进步,也是尽了最大的努力,他们也要偶尔的休息和玩乐,吸取绿化的空气和童年。
教育是不会停止;学习方案更不止一种。问题在于我们选择进化,还是保留原地?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